特种陶瓷的主要制备工艺过程包括粉体制备、成型和烧结三步。在成型工艺完成后,烧结可以控制晶粒的生长,对材料的使用性能影响至关重大,所以,先进的陶瓷烧结技术及装备一直是研究机构和企业不断突破的方向。
烧结是指成型后的坯体在高温作用下、通过坯体间颗粒相互粘结和物质传递,气孔排除,体积收缩,强度提高、逐渐变成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坚固烧结体的致密化过程。
在宏观和微观上对烧结现象进行观察,可以看到宏观上,烧结后的产物体积收缩,致密度提高,强度增加。微观上,气孔形状改变,晶体长大,成份变化(掺杂元素)。按照烧结过程中的变化,主要将烧结分为以下阶段:
(1)粘结剂等的脱除:如石蜡在250~400℃全部汽化挥发。(2)随着烧结温度升高。原子扩散加剧,空隙缩小,颗粒间由点接触转变为面接触,空隙缩小,连通孔隙变得封闭,并孤立分布。
(1)孔隙的消除:晶界上的物质不断扩散到孔隙处,使孔隙逐渐消除。
属于在大气条件下将坯体烧结的过程。在无外加压力下材料开始烧结,温度一般达到材料的熔点0.5-0.8即可,在此温度下固相烧结能引起足够的原子扩散。液相烧结由化学反应产生液相促进扩散和粘滞流动的发生。合理的升温制度方能保证制品减少开裂与结构缺陷现象。
热压烧结系指在烧成过程中对坯体施加一定的压力,促使材料加速流动、重排及致密化。热压烧结一般比常压烧结温度低100度左右,主要根据制品有无液相生成而异。热压烧结采用预成型或将粉料直接装入模内,工艺简单。
热等静压一般是沿单轴方向进行加压烧结,相对而言,这种方法是借助于气体压力而施加等静压的方法。除SiC、Si3N4使用该法外,Al2O3、超硬合金等也使用该方法。
连续热压烧结法生产效率高,但设备投资与模具费用较高,又不利于过高、过厚制品的烧制。热等静压烧结可克服上述弊端,适用于形状复杂制品的生产。目前一些特陶产品如陶瓷轴承、反射镜及军工需用的核燃料、枪管等,都可采用此种烧结工艺。
指通过气相或液相与基体相互反应而导致陶瓷材料烧结的方法。最典型的产品是反应烧结碳化硅和反应烧结氮化硅制品。此种烧结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,制品可稍加加工或不加工,也可制备形状复杂的制品。缺点是制品中最终残余未反应产物,结构不易控制,太厚的制品不易完全反应烧结。
许多氧化物陶瓷采用低熔点助剂促进材料烧结。助剂的引入一般不会影响材料的性能而产生良好的效果。作为高温结构陶瓷使用的添加剂,要注意到晶界玻璃相是造成高温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。
微波烧结法是采用微波能直接加热进行烧结的方法。如果使用控制气氛石墨辅助加热炉,温度可以高达2000度以上,有采用微波连续加热15m长的隧道炉装置。使用微波炉烧结精细陶瓷,在产品质量与降低能耗方面,均比其它类型窑炉优越许多。
其加热与热压法不同,它是在施加压力的同时,还施加一脉冲电压于产品,烧结中材料被韧化的同时也致密化。实验证明此种方法既能实现快速烧结,又能使材料形成细晶高致密结构形态,对于纳米级材料烧结更适合。
通过材料自身快速化学放热反应制成陶瓷制品,此种烧结方法可降低生产费用。
气相沉积法又分物理气相法与化学气相法两种。物理法中主要有溅射沉积与蒸发沉积法两种。溅射法是在真空中将电子束轰击一平整靶材上,将靶材原子激发后涂覆在样品基板上。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在底材料加热的同时,引入反应气体与气体混合物,高温下分解或反应生成的产物沉积在底材上,形成致密材料。